如今,電梯已成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設備?扇绻愦畛说碾娞菥S護保養隊伍中混入了“紙片人”的身影,你還能安心搭乘嗎?
據央視新聞報道,上海奉賢區一女子被超市自動扶梯“卷入”事故發生后,當地事故調查組就相關電梯維保是否合規問題,對涉事單位展開調查。而就在近日,廈門湖里區執法人員對某醫院一臺電梯維保情況開展日常監督檢查時,發現了拿“紙片人”弄虛作假的情況——相關智慧監管平臺顯示,是兩人維保電梯,可其中一人竟是“紙片人”。用假的人形立牌代替其中一名作業人員,放在轎頂拍照上傳,企圖蒙混過關。
拿“紙片人”冒充真人應付管理要求的做法,讓人大跌眼鏡。維保人員不夠,人形立牌來湊,顯然是對管理規定的架空!稄B門經濟特區電梯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實施維護保養時現場作業人員應具有相應資格,并不得少于二人。這也是為了提升潛在高風險作業中的應急處置能力,避免突發情況,確保協作效率,實現互查互控。
在進一步調查中發現,今年截至3月11日的7次半月維保作業中,拿“紙片人”的情況出現了6次。
除了“紙片人”問題,電梯維保過程中的走過場現象也不鮮見。據報道,有維保人員只是在電梯內完成簽到簽退,本該二三十分鐘的維保不到一分鐘就完事了;有維保人員連基本的“電梯五方通話系統測試”都沒做,就勾選了符合條件;還有的電梯維保,成了靠電梯出故障,更換零件賺錢。
這些無異于給公共安全挖坑埋雷,電梯運行狀況關乎千家萬戶的安全保障,不容出現任何閃失。那些簡單隨意的“摸魚”“劃水”行為,本質上是拿大眾生命安全開玩笑。
要想避免維保電梯的敷衍了事情形,還得在電梯日常維護監管智能化、信息化、可視化上做文章。比如,目前杭州全面推行“一梯一碼”,并在電梯內安裝智能攝像頭和物聯感知設備實時監測電梯運行狀態,對電梯維保不合規的行為進行智能識別和風險預警。
此外,還要督促物業管理單位落實電梯安全主體責任,F實中,由于存在電梯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分離的情況,致使“用的人(業主、用戶等)不管、管的人(物業)不用”。住宅電梯一般歸全體業主所有,電梯的維保往往授權委托物業公司負責。不過,一些物業公司對電梯的維保經費使用并不是?顚S,既不透明,也缺乏監督。這就需要市場監管、住建等責任部門與屬地鎮街社區形成聯動機制,盡到相關監督責任,筑牢電梯維保涉及的責任體系。
市民的電梯安全,不能交給“草臺班子”,更不能交給“紙片人”,所以對應的日常監管也必須是牢固的。(佘宗明)